有的人,說話態度的確令人退避三舍!!


面對事情,有人可以處之淡然,態度雅致,不急不徐,說起話時也是條理分明,公私必分。
 
然而,有的人除了想表達自己據理力爭的立場之外,卻也絲毫不忘"強詞奪理","中傷別人"!! 
 
人的一輩子,說錯話,做錯事是常有的現象,如何在事情發生不如自己預期或他人期望時,能夠力挽狂瀾,扳回情勢,將彼此傷害與誤解降到最低,才是更應該去面對處理的。
 
有人天生個性就是湊熱鬧形,別人吃米粉喊燙之時,還不忘在一旁答腔說:『看吧!就說要你吃慢,吃小口一點,現在燙嘴了,可活該了吧!』如果,每個人說話都是這種看人笑話,落井下石似的,這社會也未免顯得太無情!!
 
同樣『說話』與『表達』,有人所說出來的一字一語就是讓人打從心裡喜愛,讓人可以真真切感受到對於真誠的關心,而不是冷冰冰,像在看笑話一樣。
 
其實,語言與文字和說話口氣還有個人態度承現這四者是相輔相成,用對文字、口氣和態度,即便是當下氣氛嚴肅,也能使對方明白自己的好意,進而調整修正自己,但,如果,都只是『教訓』人一般,像抓到人的把柄一樣,處處數落,即便自己是好意,對方也未必會接受。
 
曾經遇過有認識的人,在別人發生錯誤時,冷嘲熱諷,直接表明是對方“活該”,表明是某某某自己不確認好......!!! 同樣的狀況,假以時日,換成我這位認識的人,卻理由百百種,『忘記』道歉不打緊,同樣還是數落別人,通通是他人的錯,是他人的不夠體貼與不夠體諒他,所以才導致他錯誤百出,頻頻收拾善後!!
 
《上面我說“忘記”,是暗諷此位並不是很熟的朋友,貴人多忘事,對於自己的錯誤是有上萬個理由,關於別人的錯誤就是自己活該,等著看好戲,還順便背後補槍又補箭》
 
說話也更代表一個人的文化涵養,一個沒有文化涵養,無法站在別人立場感同身受的人,說起話來就是自我,肯定處處是要別人忍讓的,也肯定別人事事是要遷就他的!!
 
如果,今天是一位能“真心”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人,也肯定比較不會做出或說出那種得理不饒人的不當字眼了!!
 
逞一時的口舌之快,贏了嘴巴,贏了自己,可是失去的是不再願意與你真心相處的朋友,遺失的是不再打從心裡認同你的朋友!!或許當下贏了面子,可是,輸的往往是自己的裡子!!
 
說話可以是春風,讓氣氛緩和,但也可以是利刃,說話把人逼急,不儘傷了彼此合氣,也勢必在彼此身上留下不可痊癒的傷害!!
 
不是事事都一句道歉,就可以過了,算了!!
在說話的同時,多為自己與別人著想,多感同身受一下,好聽的話請不吝多說,不好的話,請慢慢說,想清楚再說!!
 
 
 
 
 
 
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亮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